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讲好三江故事”职工征文作品】三江奔涌处 精神永不息

时间:2025年06月25日 07:56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三江平原的春天总是格外动人。当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冰凌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回响时,黑土地上便会泛起油亮的波浪。我曾站在前进农场有限公司水稻田埂上,看无人驾驶的播种机在北斗导航指引下划出笔直的轨迹,恍惚间仿佛看见七十年前十万转业官兵用双肩拉动的木犁。时光在这里折叠,大荒精神如同永不干涸的三江水,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滋养出新的奇迹。

拓荒者的基因密码

七十年前十万转业官兵用血汗浸润的黑土地,此刻正以数字化的语言续写着"中华大粮仓"的传奇。王震将军设计的"轻便犁"木纹已模糊,却清晰镌刻着"向地球开战"的豪情。1958年,当10转业官兵踏上这片"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沃野时,他们用柳条筐运土筑堤寒夜里裹着棉被记录水稻数据,冻僵的手指在实验记录本上留下歪斜的字迹——这些细节构成了大荒精神的遗传密码。

在农业技术中心,青年技术员的电脑里保存着十年间百万组气象数据。"智慧农业"APP能让农户实时查看土壤墒情,这代人不用再住马架子,但老辈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劲头永远在线。

黑土地上的精神图腾

北大荒精神与铁人精神等构成精神谱系,其开垦冻土、建设粮仓的实践,将黑土地的物理属性升华为“永不屈服”的精神图腾,成为共和国发展史的缩影‌前进农场,"直播团"正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有机大米。镜头前她们展示的不只是晶莹的米粒,还有稻田里翩跹的白鹭。这种将传统农耕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创新,恰是工匠精神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最新注脚。精神图腾的延续,既依赖于黑土地特有的自然禀赋,更源自历史进程中人与环境的深度互动。

永不停歇的精神长河

前进农场的智慧厨房,消费者能看见水稻生长的全过程,包括施用生物菌肥的日期、无人机植保的轨迹。这种"透明农业"的实践,让北大荒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站在稻田画观景台远眺,江水的蓝与稻田的绿在天际交融。当年拓荒者栽下的白桦树白杨树和松树已亭亭如盖,树根处萌发的新苗正汲取着黑土的养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变奏的不仅是发展方式,更是精神传承的维度。当5G基站矗立在昔日的垦荒营地,当卫星遥感守护着万顷良田,我们知道,那些镌刻在白山黑水间的精神密码,正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破译出更瑰丽的诗行。从"战天斗地"到"数字种天",从"机械化"到"量子化",三江平原的每次春华秋实都在重构端牢"中国饭碗"的精神维度。当遥感卫星掠过前进农场上空,当智能农机在月光下自动校准时,那融入三江水的拓荒基因,正在算力与汗水的碰撞中迸发新的文明星火。


单位:前进农场

作者:卢娟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