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党建赋能 奏响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5年03月20日 08:31

来源:浓江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张焱梅

点击量:

近年来,浓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秉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聚焦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以“链上党建”为指引,整合“党建细胞工程”、“二十四节气”主题党日、党员积分制等多元党建载体,融合建三江分公司“稻米全产业链党建模式”,创新构建“科技领‘稻’、示范拓‘稻’、产业兴‘稻’、服务强‘稻’、生态养‘稻’、清风护‘稻’”的“红色稻路”党建品牌体系,迈出党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科技示范双驱  筑牢“红色稻路”根基

浓江农场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将党的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科技领“稻”、示范拓“稻”双轮驱动,筑牢现代化“红色稻路”根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突破水稻发展的瓶颈。靠科技创新与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实现粮食安全、农户增收、生态友好的发展目标。”公司党委书记隋玉滨在农业生产推进工作会议上强调。

科技领“稻”,智慧农业促进产业升级。公司党委依托“党建细胞工程”,将党旗插在科技兴农最前沿。农场所属9个管理区党支部创新推广水稻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致使出苗率提升至98%,带动全场育秧效率提升40%。同时,在农业、水利部门和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攻克寒地水稻需水规律,坚持“三水”联合调度,构建起“引-蓄-配-灌”四位一体系统,引领示范推广节水控制灌溉60万亩,农场成为建三江分公司“1332”节水模式典型示范区。

2024年,农场开展“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创建片”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年轻党员揭榜挂帅,勇挑重担,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程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各环节生产品质,用实际行动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在“三化两管”的基础上应用暗室叠盘密苗+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节水控灌等多种栽培模式打造高产示范样板13900亩,水稻单产再破记录,百亩攻关田测产超800公斤。当年,农场实现粮食总产37.18万吨,再创新高,为集团粮食增产贡献浓江力量。

示范拓“稻”,先锋引领发展赛道。近年来,农场党委精心培育“党员科技示范户”矩阵,让典型从“盆景”变“风景”。2012年,浓江农场“党建细胞工程”创建先行者杜胜文,带领8名党员在田间地头建立起标准化农业生产,使得周边25个种植户共计1万余亩耕地的产量从800余斤飙升至1200余斤。原第八管理区“红烛”田间党小组组长田福山,带病帮助两位贫困户进行蟹稻种植,提高效益,最终摘下贫困帽子。如今,第九管理区“星之火”田间党小组组长、水稻种植科技示范户温学全,带动周边45户农民实现了节本增效亩均350元以上的目标,开设“田间课堂”每年授课30余次,受益2000余人。这些扎根田畴的“红色头雁”,让科技示范的涟漪效应持续扩大,带动更多行进“红色稻路”上。

如今,浓江农场通过“党组织+示范基地+示范户”联动,科技示范覆盖率已达92%,水稻产量稳步增长,年节约水资源上千万立方米,实现了党建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产业服务联动  激活“红色稻路”引擎

 

“红色稻路”党建品牌引领下,产业兴“稻”、服务强“稻”的实践生动展开。农场党委通过构建“稻米全产业链党建模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以服务赋能产业发展。

“2024年,线上借助“三八女神节”“母亲节”“端午节”等节日的有利契机,开展特色大米产品产品直播销售活动。通过签订大客户、订单种植、域外拓展客户、借助线上新媒体等方式开展大宗快消品销售,实现线下快消品销售843万元,线上销售205万元。”产业营销战线上的党员何峰介绍。

产业兴“稻”,锻造全链“红色引擎”。农场党委创新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工程,打造“一支部一网红”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点带面的开展快消品销售,打开重点消费区市场。近年来,产业营销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区域营销战略,形成“种植-运输-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签订鲜米和大米异地储备战略合作协议。线上通过中垦电商平台、抖音、快手平台等开展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线下通过参加展会,拓展天津、成都、重庆直营店及“我在三江有亩田”营销力度,销售“三江湿地”品牌产品4类,特色产品5类,其他农产品6类。

服务强“稻”,筑牢民生“红色堡垒”。农场党委构建“二十四节气”主题党日机制,22支党员服务队入农业一线,开展“春播助耕”“金秋抢收”等服务,使组织生活与农时农事深度融合。当前,正值备春耕生产阶段,面对管理区耕地点多、面广、党员和职工群众散居的难题,第八管理区党支部书记段德奇给出解题思路:“党支部建立‘五单制’服务机制(农户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组织验单),成立3支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零距离’春耕生产服务,帮助种植户联系务工人员、协调农资配送、清雪扣棚等生产服务,共抢修、保养农作物机械70余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0余个,力争推动管理区6万多亩水稻全部插在高产期。”

公司党委创新搭建“三个一线”实践平台。在生产一线建强堡垒,在育秧基地、高产攻关田等关键点位设立“党员责任区”18个,挂牌“党员示范岗”36个。开展“走基层解难题”专项行动,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种植户1200余人次,协调解决农资运输、贷款办理等问题。组建“党员科技攻关组”4个,示范推广叠盘育秧、变量施肥等新技术7项,带动节本增效。通过亮身份比作风、亮承诺比担当、亮业绩比贡献,推动党员干部在60万亩稻田里践初心、担使命。

生态清风并行 守护“红色稻路”航向

“守住黑土就是守住饭碗,守牢廉洁就是守住民心。”浓江农场领导班子形成共识,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助推现代化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生态优先、廉洁护航的现代农业发展的举措至关重要。

生态养“稻”,厚植绿色发展根基。“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这几年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我们能明显看到土地更肥了……”在农场冬闲时期组织的科技培训会上说起黑土保护,种植户老翟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公司党委积极响应国家黑土地保护号召,定期开展科技培训,指导带领种植户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农机、农艺、工程、生物融合,一体推进保护、管理、监督,形成对域内黑土耕地、河流保护利用的全覆盖。2024年,农场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现有辅助直行设备623台作业面积13万亩,卫星平地机械164台,变量施肥插秧机18台,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30万亩,统一处理农业包装废弃物16吨,全域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打造全域有机农场,集中连片有机认证6.5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

清风护“稻”,锻造清正担当铁军。围绕“红色稻路”品牌建设,农场党委构建“三清”监督体系:通过“阳光惠农”平台公开涉农补贴发放全流程,各项惠农政策实现“指尖可查”;建立工程项目“廉洁沙盘”,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事项开展嵌入式监督;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监督,对党员思想、纪律、工作、作用发挥进行量化评分有效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作表率。创新“稻田里的党课”,组织党员干部在春耕、秋收一线开展警示教育67场次。2024年以来,通过“我为稻农办实事”专项行动,解决灌溉设施维护、农机调配等民生问题56件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谱新篇。浓江农场将继续深入实施链上党建工程不断创新实践“稻米全产业链党建模式”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根基,以示范引领激活产业振兴密码,以全链融合释放发展乘数效应,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奋力书写浓江篇章,让鲜红的党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高高飘扬!(勾连颖 洪道锋 张焱梅)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