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讲好三江故事”职工征文作品】三江血脉里的春天

时间:2025年06月23日 08:10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站在三江平原的腹地,我总能听见土地在说话。春风掠过青纱帐时,麦浪翻涌的沙沙声是土地的呢喃;夏雨敲打垦荒纪念碑时,滴答作响的敲击声是土地的叮咛。这片浸透汗水的黑土地,用七十八年的光阴酿就了一部铿锵的史诗。

爷爷的故事总在油灯下展开。1956年的初春,他攥着把生锈的铁锹挤进绿皮火车,车窗上凝结的冰花映着少年通红的脸颊。"那时三江的雪能没过膝盖,荒原上连狼窝都少见。"爷爷总爱用烟斗敲敲犁铧,火星溅在冻土上像散落的星辰。他们睡在地窨子里,用体温焐热寒夜,把青春碾成犁沟里的碎冰。当第一茬麦苗钻出冻土时,整个荒原都在颤抖。

父亲的管理区工作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整片土地的呼吸。八十年代的垦区,铁锹换成了承包书,但农户的疑虑像春日的倒春寒。"老张家的地界要重新丈量?""老李家的农机补贴还没落实?"父亲骑着"凤凰"牌自行车穿梭在田埂上,车筐里装着政策文件,后座绑着给农户捎带的种子化肥。记得那年推广稻蟹共养,父亲在村委会的土炕上给乡亲们算细账:"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蟹粪还能当肥料……"油灯把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上,像棵扎根的杨树。

如今我驾驶着智能收割机驶过万亩良田,导航屏上的绿点串成珠链。无人机掠过稻田时,爷爷定会在地头驻足,浑浊的眼里映着天上地下的银光。"这铁鸟比当年的信鸽还快哩!"他总这样说。秋风起时,稻穗垂成金色的璎珞,父亲会摘下几粒新米放进掌心,指纹里嵌着七十年的风霜,"当年要是能有这机械臂插秧,咱垦区的稻子能早十年香飘全国。"

三代人的掌纹刻进同一片土地,七十二年的垦荒史在年轮里生长。从人拉犁到北斗导航,从地窨子到智慧农场,我们始终在丈量土地的温度。当春雷再次唤醒三江,我看见无数年轻的身影走向田野,他们的脚印里盛开着蒲公英,像当年爷爷他们撒落的麦种,在春风里生生不息。

这片土地不需要碑文,因为每寸黑土都在诉说;垦荒精神不必刻意传承,因为它早已化作三江的血脉。当麦浪再次染金天际,我知道,这既是终章,更是序曲——新的故事,正沿着祖辈的犁沟,向着地平线延伸。


单位:洪河农场

作者:刘嘉宾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