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07日 10:14
来源: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宋晓伟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集团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为实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供支撑,进一步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按照《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三大作物提单产“大比武”活动方案》、《建三江分充分发挥公司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决定全面开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主线,以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推广应用为手段,聚焦“五良”“五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单产提升示范样板,集成推广一批种植新技术、新措施、新模式,力争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和单产提升典型,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形成提单产、创纪录、当典型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目标
公司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规划思路,围绕水稻“四全”标准化生产需要,加快优质高产种质资源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技术集成推广、智能农机装备配套和农业社会化服转型,促进“五良”集成配套,全面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打造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样板9个,其中:百亩攻关田5个,力争单产提升20%;千亩示范方3个,力争单产提升15%以上;万亩创建片1个,力争提升单产5%以上。
三、技术路径
立足辖区水稻种植制度,科学选择品种、调优种植结构、优化栽培模式、落实关键技术,明确水稻生产技术路径,实现水稻单产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公司水稻大面积增产。
选择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将22项农业创新技术与“三化两管”高产栽培模式充分融合,在现有栽培模式基础上全面优化关键环节种植技术,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水稻专家专业技术指导能力,为提升单产水平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
四、关键措施
强化“五良”集成。在良田上,抓住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契机,推进标准化格田改造、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一体化,建成旱能灌、涝能排、低产田改良、黑土耕地保护效果显著的现代化良田。在良种上,按照《黑龙江省2024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合理选种,不越区种植。在良法上,水田集成推广叠盘暗室、侧深施肥等22项农业创新技术,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100%。在良机上,强化秧田、整地、插秧、播种、植保、收获全过程农机装备保障,实现精准高效作业。在良制上,贯彻落实集团双控一服务战略,扩大绿色农药、有机肥、配方掺混肥等应用面积。
强化“五化”联动。大力推广北斗导航、侧深施肥插秧机、配套测产功能收割机、电控播种机、智能土壤取样机、CVT大马力拖拉机等国产高端智能农机应用,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在现有农业创新技术集成规模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深挖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赋能水稻单产提升,实现科技现代化。积极探索水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持续提高规模经营质效,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以2024年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契机,配套虫情测报灯、摄像头、田间小型气象站、智能灌溉等农业物联网设备设施,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单产提升,实现农业信息化;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农业固体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持续保护黑土耕地,为单产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资源利用可持续化。
强化“全链”减损。节粮减损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重点推广精量播种、智能育秧、精细收获等耕种收关键环节智能先进适用装备和技术,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失;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救灾能力建设,加强旱涝、低温冷害、台风、早霜等气象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最大程度降低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减产损失;降低仓储加工损失,创新水稻活秆+烘+储新模式,引导种植户科学储粮。
坚持施肥标准。本着“重施基肥、早施蘖肥、少施调节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原则,全面推广水稻氮肥后移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侧深施肥技术、飞机航化健身防病促早熟技术,合理施用氮肥及叶面肥等,促进水稻单产提升。采用增施缓释液体氮肥,按照生产技术流程,本田管理期间施用缓释液体氮肥3次,在水稻返青,返青期、分蘖期各喷施一次,其吸收速度快,持效期长,有助于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五、重点任务
(一)单产提升示范样板建设标准
田间灌排沟渠、水源设施、机耕作业道路、桥涵、农田林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土地成方连片,整齐划一,田间管理到位;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地块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条件好的地块,土壤、灌溉用水符合国家绿色原料生产基地标准;要有规范制作的标志牌,注明建设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建设内容、品种名称、技术要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方便种植户交流学习。
(二)病虫害防控
实施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褐斑病、稻飞虱;监测点水田全覆盖,科学监测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防控预案,重点实施生物+化学等绿色统防统治100%,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机械作业
针对农业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推广使用大中型、多功能、高性能、智慧化、节能环保型和复式联合作业机械。水田推广侧深施肥、变量施肥、宽窄行插秧等机械,推广使用大型联合收获机械进行收获作业。加强机具选型和改进熟化,严格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减少收获环节落穗、落粒、抛撒等损失,水稻收获综合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四)防灾减灾
加强干旱、低温、冷害、洪涝、台风、早霜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科学防灾减灾救灾。
(五)高产竞赛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区及种植户积极性,对水稻单产提升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管理区和种植能手进行表彰,形成争高产、创纪录、当典型的良好氛围。
六、活动程序
(一)组织申请
各管理区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动员,规范填写水稻单产提升行动参与主体备案表,农业发展部将备案表审核汇总后于4月10日前报送至分公司农业发展部。
(二)测产验收
公司农业发展部组织农业相关部门对各作物创建地块进行实收实测,对于高产地块公司组织专家进行产量复测,按照产量高低依次排名。
(三)总结表彰
公司将对水稻单产提升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表彰通报,并将活动结果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水稻单产提升活动工作落到实处,公司成立水稻单产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水稻单产提升活动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确保行动有序推进。
(二)开展指导服务。做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技术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在关键农时和各生产环节深入生产一线,通过田间课堂、专题讲座、技术培训、视频推送等形式,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科技创新。以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挖掘和集成创新,总结适宜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高效技术及模式,强化高产示范带动、典型引领推广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四)组织观摩交流。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阶段性现场观摩、技术交流等活动,及时总结先进典型经验,推介一批新品种、集成一批高产新技术新模式、挖掘一批种植能手、树立一批高产典型。
(五)加强总结宣传。认真总结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形成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技术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单产提升行动的典型案例、好经验、好措施,为示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水稻单产提升技术方案主要针对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主栽的优质品种,集成相应的农业创新技术及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确保优质高产高效。
(一)旱育壮秧
1.选种
选用熟期适宜、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如,龙粳31、龙粳1624、龙粳57、龙垦2021、绥粳18、星粳1号等。
2.育秧大棚
育秧大棚建设参照分公司制定下发的《水稻育秧基地建设标准》执行。
3.种子处理
(1)温汤浸种。应用物理方法代替传统化学方法进行种子消毒,减少种衣剂使用成本,大幅度降低浸种催芽时化学药剂使用对土壤及水源的污染,为有机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智能双氧催芽。在常规浸泡式浸种催芽的基础上,集成运用臭氧消毒、快速催芽、供气增氧、温度补偿、高温散热、降温控芽、温水浇灌七大核心技术,确保种子48~60小时出芽并达到待播状态。
4.整地做床
提倡秋备床土、秋施农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土壤化冻后浅耕10~15厘米,清除根茬,打碎坷垃,床面必须整平压实。床土厚度10厘米左右,苗床可酌情施用壮秧剂或适量肥料。提倡应用专用基质育苗。
5.叠盘暗室育秧
育3.1~3.5叶中苗:4月5~10日播种进行叠盘出苗,4月8~13日立针苗入棚;育4.1~4.5叶大苗:3月31日~4月5日播种进行叠盘出苗,4月3~8日立针苗入棚。具体可根据种植户插秧结束时间倒推播种准确时间。
6.秧田管理
(1)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以密封保温为主,齐苗后撤下地膜。秧苗温度管理上分为四个关键时期:
第一是种子根发育期。要求床温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
第二是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床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要及时通风炼苗,做到早通风、早炼苗、炼小苗。
第三是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床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此期要大通风炼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炼苗。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是水稻早熟品种防止早穗的主要措施。
第四是秧苗3.1~3.5叶期,此期要大通风,夜间温度大于10℃时,可以昼夜通风。但要注意防止低温冷害,若夜间温度低于10℃时,要及时盖好大棚。如有低温,可在大棚内采取烧稻壳、炭火盆等措施,保温防冻。
(2)水分管理。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如秧田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白天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在第一完全叶伸长期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在离乳期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在移栽前准备期水分管理重点是在保证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不浇水,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
(3)苗床追肥。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或尿素2克,将化肥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肥水渗不进去,追肥一定要撒施均匀。
(4)苗床灭草。可在稗草1.5~2叶期,可用10%氰氟草酯乳油,每亩苗床100毫升乳油加水喷雾,如秧田阔叶杂草较多时选用48%排草丹160~180毫升/亩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
(5)预防立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恶霉灵、瑞苗清、噁甲水剂等喷雾防治,如用97%恶霉灵1~1.5克/立方米,兑水3公斤喷雾。
(6)插秧前“三带”。起秧前1~2天,一是带药:每平方米苗床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均匀叶喷;二是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用磷酸二铵150克;三是带生物菌剂(按产品说明使用)。
(二)本田整地、施肥
1.整地与施基肥
掌握“还、直、齐、碎、透、平、匀、净、减、培”十字整地标准,达到寸水不露泥的平整状态,稍沉实,花达水插秧。机械插秧时同步施入侧深施肥专用肥(基蘖同施)20~25公斤/亩(建议地力条件好的地块施20~23公斤/亩,地力条件差的地块施23~25公斤/亩),将肥料施在稻苗根侧3厘米、深5厘米处。
2.追肥
(1)调节肥(接力肥)
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蘖肥,即蘖肥由30%调整为40%,高产创建的地号必须施用调节肥。
(2)穗肥
在水稻倒2叶(飘长叶后的新生叶片)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20%,钾肥总量40%。施氮肥时注意“三看”: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出现拔节黄褪淡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叶瘟)发生应晚施,先晒田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
(3)粒肥。在水稻抽穗后的7天内可根据长势长相和病害发生情况等酌情施。用为改善品质,抗逆增产促熟,可在水稻抽穗前后叶面喷施适量的富硒叶面肥、镁肥、锌肥等,喷施浓度一般1%左右,间隔7~10天,喷施两次。
(三)合理稀植
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秧苗3.5叶期时即可插秧。在5月15~25日水稻高产期内完成插秧作业,确保不插六月秧。
插秧密度:一般插秧规格为30x(10~12)厘米,27~33穴/平方米,5~7株/穴,分蘖力差的品种7~9株/穴。
(四)节水灌溉
采取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井灌区要设晒水池,并适当延长渠道,尽可能提高水温。插秧时田内保持花达水,插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三分之二(以不淹没心叶为准),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5厘米,增温促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方式,增加土壤的供氧量,促进根系下扎。
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未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10天。晒田程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裂缝内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进壮秆。盐碱土稻区不能撤水晒田,如果长势旺可采取酌情灌深水来控制无效分蘖。
水稻减数分裂期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灌18℃以上的17~20厘米深水层,护胎,低温过后恢复正常水层管理。除此之外,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活秆成熟。每次灌水3~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黄熟期停水。
(五)除草防病
1.除草。采用化学除草技术。防治稗草可选用丁草胺、丙草胺、莎稗磷、苯噻酰草胺等;大龄稗草可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等;防治泽泻、慈姑等多年生杂草可选用嗪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等;防治阔叶杂草宜选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防治莎草科杂草宜选用灭草松、二甲四氯等药剂。
2.防病。水稻本田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等。
(1)加强田间病情调查。在做好致病生理小种调查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种植。田间做好稻瘟病的监测预报,做到未发病或未达到防治指标的不打药。达到防治指标的,早发现早打药。
(2)重点做好水稻穗颈瘟的预防。采取飞机航化作业,防治两次,水稻破口期打第1遍药;品种发病风险高、气象条件适宜病害流行时,要在齐穗期打第2遍药,如天气条件仍适宜发病,还要考虑再防1次。防治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寡聚糖、肟菌•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嘧菌酯、咪鲜胺等。
3.防虫。结合分公司域内虫情测报灯预警结果,适时防虫作业。
(1)潜叶蝇和负泥虫。水稻4.5~5.5叶期,在田间水深苗弱地块、近水面叶片上调查是否有潜叶蝇虫卵、叶片上是否有白色条斑。如发生潜叶蝇,选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6克/亩,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克/亩,兑水15升及时喷雾防治。6叶期间要调查田间稻叶上是否有发生负泥虫、稻冥蛉。发现负泥虫或稻冥蛉后,每亩用5% 锐劲特乳油40ml,兑水量15L进行喷施防治。
(2)稻螟蛉。在田间发现有稻螟蛉幼虫发生,选用30%甲氰菊酯•氧乐果乳油13毫升/亩,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克/亩,兑水15升/亩,茎叶喷雾。要控制成虫,可采用投射式杀虫灯及性诱剂围垛诱杀成虫,性诱剂和杀虫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即投射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每台可控范围为半径50米区间),诱杀越冬代水稻二化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设置方法是在稻草垛周围每隔60米设置一台,将稻草垛围在中间。如在水稻本田设灯诱杀,可3~4公顷设置一台,开灯时间从6月10日至8月20日,每日19:00时开灯,早上6:00关灯;性诱剂诱杀,以相邻村屯为中心设双层保护圈,方法为紧邻村屯的两排池子每个池子插10根性诱剂杆,杆上设有诱杀盒,盒内置诱芯。性诱剂杆于6月10日开始设置,一直设置到8月底为止。或采取化学防治,水稻分蘖期二化螟为害枯鞘率达到1%时施药防治,采用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药剂,或噻虫胺、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维盐或甲氧虫酰肼等化学药剂对水喷雾。
(六)收获
水稻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为指标,适时进行直收作业,精收细打,减少割拉打损失,损失率不超过3%;可在黄熟初期进行分段收获作业,割倒的水稻晾晒3~5天,稻谷水分降至14%~15%时进行拾禾作业,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