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都文苑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米都文苑

时间:2024年06月11日 10:31

来源:前锋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王海博

点击量:

夏雨初晴,斑驳未干的黑色路面有翠绿映衬。人们时不时躲着小水滩,像国际象棋的棋盘,在分明中前行。也有行色匆匆的奔忙者和顽皮的孩子踏水而去,不忍顾忌这些斑驳的印记。在泥水的印记里,有人趋之若鹜,有人避之不及。

泥水情深的代表当属孩童,玩泥巴好像是孩子的天性,也难怪有“泥孩儿”这个说法。来一块黄泥,能从稀泥玩到土坷垃,生生把水分熬干了,泥巴吸走手上的水分,手背就皴裂了。于是到水沟里洗干净,发现指甲进了泥后,长得更快了。疏忽而至,这些孩子的童年也随泥巴洗去了。

泥巴从哪来呢,这一点小孩子从不拘泥。园子里、水沟里、鱼塘里……反正大地为我所用。但是要说最好用的,那当然属流水侵蚀沟的黄泥了,一般到了一定的土壤层才会有。于是经常会看到一帮小孩子扎堆在大深沟里,就像勘探地质的专家,各自选地点抠泥,取回泥巴后汇合,再比一比谁的泥巴更软乎、更黏糊。小小的输赢就是天地,争论的正是他们从来未曾拥有的东西,哪怕生来踩在脚下。

单单比泥巴的成色,并不能满足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他们在大人的传授下,将泥巴做出中间凹的造型,再将开口向地面狠狠拍下,利用气压造成响声,俗称“摔泥炮”。有曾经的孩子传帮带,眼前的孩子第一次接受了物理的启蒙。虽然依然懵懂,但他们的探索那绝对是“脚踏实地”的。

可是孩童天性,摔泥炮仍不忘比一比。可能聪明就是比出来的,然后再照葫芦画瓢逼出来的。一帮孩子为了争出个高下,开始比谁摔泥炮炸出的窟窿大、声音响。总会有那么一个高手存在,在大家的追捧下沾沾自喜。于是不断显摆,直到最后炸飞的泥巴太多,手里的大豆腐变成了小土豆,才发现不对劲,眼巴巴看着别人的大泥巴被一顿取笑。那时候才明白,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泥巴没了,那怎么行,还得愉快地玩耍不是?于是孩子又发挥了他的天性,那就是“要”——我要你们的泥巴。但是天下哪有免费的“泥巴”,哦,午餐。于是又开启了一较输赢的模式,定下了互补泥炮窟窿的玩法。这下谈妥了,为了朋友圈,那必须得学会制定并遵守规则。直到泥巴都补给别人了,要么郁闷退场,要么再到沟里抠泥。胜利者一看,手里这一团再大,那能大过大地么,喊了一嗓子你们玩赖,然后扔下手里的泥巴也加入了挖掘队伍。于是忘记了上一轮的比拼,开启了第二次轮回。

就这样,在童年嬉戏的轮回里,寒来暑往,那些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们在探索生活的真谛,在黑土地上,在春华秋实里。“慕泥黑”变成了他们的天性,遵从自然规律成为了规则,为了想要的“午餐”去争、去比,依然是脚踏实地的探索,依然在轮回中。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