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3月25日 08:30
来源:七星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刘晓明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实践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红色稻路”党建品牌创建,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为民服务三条道路上笃定前行,促进党建与主责主业双向嵌入、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赋能,点亮农业高质量发展灯塔。阳春三月,七星大地仍被皑皑白雪覆盖,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智能温室里却绿意盎然,水稻拔节生长,生机勃勃。“经过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试验,水稻从插秧到收获只需约80天,突破季节气候限制,全年能迭代4次,开辟了农业发展的全新赛道。”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少波说道。
为加快建设“四个农业”,公司党委以“红色稻路”品牌创建为抓手,凝聚党员先锋力量打造“创新高地”。2024年,公司围绕“五良”开展科研课题53项,与中国农科院、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省内外科研育种单位合作,引进302个优质作物品种(品系);引入国内先进的“垂直植物工厂”和“育种加速器”项目,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创新应用智能叶龄诊断、三维变量施肥、智能农机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等智能手段,农业智能化应用水平达80%以上。
为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公司党委深入实施“头雁”“先锋”“春苗”“匠心”四项行动。党组织书记充当“领头雁”,带领党员、科技能手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等实践活动130余次。党员干部在科研创新等重点工作中当先锋、挑重担,“先锋”行动成果丰硕,2024年,七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2025年,七星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荣获集团科技创新专业奖成果转化类一等奖。培育“春苗”行动,打造示范型、宣传型“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团队3个,围绕22项新技术措施开展种植户培训40余次,覆盖1万余人次,编发技术实用手册2万余册,解决生产难题200余件。依托“匠心”行动,培育党员种植能手,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经验推广等166次,涌现出张景会、周德华等一大批优秀党员种植户。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生命线。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灌区(二期)工程建设,全面统筹协调灌区建设的各项事宜。从政策支持、资源调配到技术指导,公司党委着力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智能灌溉保驾护航。据悉,今年,公司将投资422万元,用于七星河涝区沟道清淤及排水闸建设,涝区受益面积22.6万亩,种植户在感受智慧水利便利的同时,还能达到节水护水、减药减肥目的。
产业兴农,铺就稻米产业发展金色大道。近日,在公司党委的多轮沟通协调下,建三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七星种植户正式签订了800亩的优质水稻订购协议,为“我在三江有亩田”定制农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促进稻米产业长足发展,公司党委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传递“黑土优品”品牌价值和内涵为目标,大力开展“我在三江有亩田”定制农业项目,以创新模式重塑产业格局,为稻米产业锚定发展“新坐标”。
2024年,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积温、地质等生态资源条件,种植yc1703、星粳1号、龙垦2021等优质高端水稻品种13万亩。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下沉一线,为客户提供全程智慧化管理、托管式服务、可视化生产的全产业链服务,让客户尽享“我的远方智慧稻田,餐桌上的放心好米”私人定制服务。
为打开“一亩田”销路,公司将订单种植、冰雪旅游、农事体验、农产品消费等内容相互融合,打造“认养+合作+观光”的全新营销模式。与全国41家旅行社、6家研学机构及1所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持续开展农文旅活动,党员干部人人争当产品营销的“宣传员”“推销员”和“服务员”,开展直播带货、展会营销、拓客推广等活动60余场次,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我在三江有亩田”认养面积1085亩,认养金额达380万元。通过“云上”认购和全程托管的“保姆式”诚信服务,公司成功为自己贴上了“高端‘一亩田’种植基地”的金字标签。目前,公司以党建引路、党员带路、产业兴路为手段,借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力,实现农产品销售额950万元。
服务暖心,奏响民生幸福乐章。近日,一场雨雪寒潮天气,导致种植户姜付成的2栋育秧大棚垮塌。摆盘育秧工作在即,望着扭曲变形的棚管和一地狼藉的篷布,姜付成心急如焚。管理区党支部获悉后,第一时间组织“星禾先锋”党员服务队帮助姜付成购买棚管、拉运篷布,并帮助姜付成重新支起大棚钢骨架,扣上大棚,解决了燃眉之急。党委副书记安宏艳说:“这不仅是一次救援,更是支部品牌创建的鲜活例证。今年,公司党委围绕 ‘一支部一品牌 一支部一特色’工作思路,全力打造‘红色稻路’ 党建品牌。各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能,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志愿服务,真正做到党员与群众心贴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红色动力,让‘红色稻路’成为诠释服务民生理念的鲜明注脚。”
为民服务是永不褪色的使命。在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中,公司党委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扎实的作风,奏响温暖人心的民生乐章,让广大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就在身边。“我没有子女,也没有退休金,是公司党委解决了我的养老费用,每月还有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专人上门为我服务,我的晚年生活才如此幸福。”孤寡老人周立艳感激地说道。公司党委与爱心企业携手设立30万元专项帮扶基金,并向同周立艳一样无劳动能力和工资收入的11户兜底保障户送去4.4万元慰问金;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助力产业扶贫项目,利用大棚二次种植38栋鲜食玉米,创收5.9万元,确保兜底保障户稳固增收。
此外,公司还综合投资1010万元,对楼房供热管道、排水外网、幼儿园等进行改造维修;养护、维修道路268公里,改造破损公路路面、维护公路标识达18.1万平方米,公司党委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从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到科研项目攻关;从孤寡老人的悉心关怀到职工群众的住行冷暖,在“红色稻路”党建品牌的引领下,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在广袤大地上不断涌现,汇聚成强大的民生暖流,见证着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坚定步伐,也为公司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 。
未来,在“红色稻路”党建品牌创建之路上,公司党委将继续以初心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篇章,让党的关怀如旭日之光照亮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助力乡村发展行稳致远。(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