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山水生态“高颜值”转化经济“高价值” 勤得利农场巧打山水资源牌助力经济发展

时间:2024年11月01日 08:09

来源:勤得利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吕宗徽

点击量:

近年来,勤得利农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高质、创新、生态、幸福”建设格局,坚持在“林、牧、副、渔”等资源优势开发上持续发力,用好山水资源优势,念活山水经,走好致富路,实现绿色与经济并行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采山“淘金”挖掘天然绿色财富

勤得利农场拥有38万亩森林资源,雨水充沛,气温适宜的时节,各种榛蘑、松蘑、草蘑、猴头等野生菌类生长旺盛,就能看到职工群众采山“淘金”的繁忙景象。

“我每天早上三点多钟就上山采蘑菇了,八点来钟回来吃完饭,再去山上采一回,中午回来就开始收拾蘑菇进行晾晒,下午去市场售卖。蘑菇可多了,只要进入树林中,哪都有!”职工邹孟翠是采蘑菇能手,每年到盛产蘑菇时,她都抓住这个增收的好时机,一天就能采到30多斤蘑菇,晒成干品的优质榛蘑每斤能卖到100元以上,采山使她每年都能增加7000多元的收入。

野生菌菇的销售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也带动了经济发展,据了解,职工群众每年上山可采摘蘑菇、猴头、人参、灵芝、山野菜等近10万斤,可为居民增收近百万元。

发展冷水养殖探索水产经济新路

在探索水产经济新路的过程中,农场鼓励职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冷水水产养殖,并为养殖户提供养殖基地等政策扶持。冷水养殖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让闲置大棚二次“生金”,更为职工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像这样的大棚每栋可投放蛙苗1万只,初次养殖一栋棚的成本为43300元,成活率在95%左右,成蛙产量约为7600斤,以目前来看,预计市场收购价在每斤10元左右,平均一栋大棚就可创造经济效益在3.2万元左右,如果进行加工销售效益可以提高到3.5万元左右。这次我们卖给了当地的火锅店200多只,单只蛙重量达到8两左右,成交价是10元/斤,如果大量购买,价格还会更优惠。”第七管理区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的工作人员正在向了解养殖事项的种植户进行介绍。

农场依托于区域内丰富的水资源,在水产渔业资源保护方面,执行严格的捕捞管理,确保了禁渔期野生淡水鱼类的数量和品质得到有效保护。野生鲜鱼也为渔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目前,农场积极探索“三水多元养殖”发展思路,已初步形成淡水养鱼、寒地小龙虾、牛蛙、中华鳖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3处,养殖面积达到了1200余亩,年可创经济效益64.3万余元,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效益初显。

特色种养推动林业绿色经济转型

丰富的山林林地资源让发展林下经济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林果种植、林下养禽都是林下经济模式的成功实践。五味子、沙棘等“寒地药材”的种植和鸵鸟、梅花鹿等动物特色养殖也成了农场探索致富的新方向。

“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五味子生长,而且五味子好管理,第一年种下可以结果多年,只需剪枝,无须疏果,一年投入多年产出。五味子果实价格高、销路好,亩可创利润1万余元,效益十分可观。”药材种植户陈彩霞边采摘五味子边高兴地说。

在农场养殖户刘云霞家的鸵鸟养殖基地,一只只鸵鸟体型高大、羽毛丰满、鸵鸟作为一种杂食性鸟类,养殖成本低,并且鸵鸟浑身上下都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一只幼鸟一年半可养成90公斤的成鸟,利润空间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刘云霞家相似的还有养殖户厉明军家的梅花鹿、夏华正家的蜜蜂。

农场依托山林林地资源已逐渐形成特色养殖基地,年可创经济效益200余万元,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勤得利农场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对自然山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种养结合守住黑土耕地保护红线,成功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绿色经济体系,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的美好愿景。未来,农场将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勤奋的作风,进一步激发绿水青山的潜能,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新篇章。(吕宗徽)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