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8月08日 08:06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在华夏大地的东北边陲,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三江平原。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的怀抱之中。这里,每一寸黑土都诉说着往昔的奋斗,每一道河汊都流淌着岁月的故事,而大荒精神,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这片广袤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曾听闻爷爷讲起他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北大荒的经历。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粮食生产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爷爷和一群热血青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建设祖国的热忱,踏上了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初到三江平原,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茫茫荒原,杂草丛生,沼泽遍布,蚊虫肆虐。没有住房,他们就挖地窨子,在潮湿的地下搭起简易的住所;没有工具,他们就肩挑手扛,用最原始的方式开启了拓荒之路。
爷爷说,那时最难熬的是冬天。北大荒的寒冬,气温常常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狂风裹挟着暴雪,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但他们没有退缩,天还没亮就出门劳作,开垦荒地。手上长满了冻疮,裂开一道道血口,稍一用力,鲜血就渗出来,和冰冷的工具粘在一起。可即便如此,大家依然咬着牙坚持,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要把这片荒地变成粮仓,为国家贡献力量。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格外珍贵。有一次,爷爷在劳作时不小心陷入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同行的伙伴们不顾危险,迅速找来树枝和绳子,齐心协力将爷爷拉了上来。那一刻,生死与共的情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扎根大荒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北大荒的建设中来,有转业军人、知识青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战天斗地,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壮丽的篇章。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曾经的北大荒逐渐变成了北大仓。一望无际的稻田,麦浪滚滚的麦地,现代化的农场,见证着他们的丰功伟绩。
如今,当我漫步在三江平原的田野间,看着那金黄的稻穗、饱满的麦粒,心中满是对先辈们的敬仰。在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我看到了新一代农垦人的坚守与创新。年轻的农业技术员小李,毕业于名牌农业大学,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投身农业建设。他利用所学知识,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曾经靠人力和畜力劳作的农田,如今实现了无人机播种、施肥,卫星遥感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
在小李身上,我看到了大荒精神的延续。他说:“虽然时代变了,条件好了,但先辈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能丢。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让北大仓的明天更加美好。”而在守护三江平原生态的队伍中,也活跃着许多感人的身影。老张是一位老护林员,在这片土地上守护了大半辈子。他见证了森林的兴衰变迁,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他常年住在深山里的护林站,每天徒步巡逻几十公里。哪怕退休后,他依然放不下心中的牵挂,经常义务为年轻护林员传授经验,带领他们熟悉林区环境。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小张也成为了一名护林员,父子俩接力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
讲好三江故事,就是要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大荒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它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当下和未来的精神动力。从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到新一代的创新进取,每一个故事都是大荒精神的生动诠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荒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畏艰难,勇于开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江平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而大荒精神,也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放光芒,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单位:浓江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
作者:崔岩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