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讲好三江故事”职工征文作品】浓江大地的守望者

时间:2025年07月09日 08:01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在完达山余脉的褶皱里,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上,浓江农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片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的亘古荒原,在新时代的曙光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蝶变。他用北大荒人的赤子之心,在千里沃野上谱写着现代农业的壮丽诗篇。

梁利:2008年开始参加工作,担任管理区技术员工作,2010年担任管理区农业副主任工作,2016年担任管理区党委书记工作,2024年担任管理区主任的工作,他既要负责管理区的全面生产工作,制定生产计划、监督生产进度、确保产品质量,还要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农场的安全生产,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这些还都是他的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他的办公室挂着两幅地图:土壤墒情分布图、作物长势监测图,他还用脚步丈量过管理区的每一垄耕地。

凌晨四点三十分,当浓江的薄雾还未散尽,管理区主任办公室的灯光已刺破晨曦。春播时节,他的的皮卡车总是最早出现在田间地头。在遭遇罕见春涝,他带领党员干部连续七天七夜驻守排水现场,用排水设备抢出了播种黄金期。

在秋收动员会上,他布满老茧的手握着对讲机:"每个作业单元必须精确到小时,颗粒归仓就是军令状!"他的工作日历上没有周末标记,只有作物生长周期与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曲线的双重刻度—这是中国现代农业管理者特有的时间维度。

在他的办公桌上经常摆放着三样东西:沾着泥土的笔记本,泛黄的《齐民要术》,最新款的智能终端。就是用这三样东西,奏响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交响曲,让"中国饭碗"盛满浓江稻香。

当疫情导致粮食外运受阻时,他亲自带队打通绿色通道,三天三夜没合眼,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最后一车水稻驶出卡口。

他以汗珠为墨,在广袤原野上书写着人类最古老的诗行。他不是神话中的后稷,却让五谷在时代焕发新生;他不是文人笔下的隐士,却在钢铁都市外守护着文明的根系。

当暮色染红三江平原的地平线,黑龙江畔的万亩稻田泛起金色涟漪。农户们的身影逐渐隐入霞光,联合收割机在田野编织的丰收图腾,五千年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续写的壮美篇章。他就像是大地上的诗人,用汗水和智慧,让人类永远记得粮食的体温,让文明的根系永远深扎沃土。

他的身影,恰似黑土地上挺拔的红松。他用初心作犁铧,以使命为种子,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耕耘着中国农业的未来。当晨雾中传来智能农机作业的嗡鸣,当晚霞里飘荡着稻花香里的欢笑,人们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永远会有新的篇章。

单位:浓江农场第三管理区

作者:徐雅楠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