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都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米都要闻
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做强农业“芯”“粮”策绘“丰”景

时间:2025年07月07日 08:16

来源: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李琳

点击量:

本网讯(李琳)耕地面积60.73万亩,水稻平均亩产1263斤、大豆321斤、玉米1349斤……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二道河农场2024年交出的农业增产答卷。日前,笔者来到二道河农场,走进这座充满魅力的小城,探寻粮食增产“加速度”背后的科技密码。

科技赋能点燃引擎。“去年,我对200余亩耕地进行了格田改造,将40余个小面积、不规则的地块改造成了8个标准化、规模化的大格田。改造后大幅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插秧进度也较往年早了2天时间。”提起格田改造带来的好处,二道河农场种植户孙军政乐得合不拢嘴。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农场有限公司结合7个管理区实际制订改造方案,将原本“大平小不平”的小池子改造成为“田成方、埂取直、渠相连”的大格田,实现粮食增产7%。改造后的规模化格田,在最大限度发挥耕地潜力的同时,还有效推动了叠盘暗室、侧深施肥等节本增效技术措施的深度应用,提升了农业种植标准和粮食综合产能,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农田的“华丽变身”,农场在技术应用方面也十分“硬核”。“硬盘结合暗室育秧的优势在于盘底平整、播种均匀,暗室育秧出苗快,可以缩短育秧时间7天左右。”在不久前农场举行的农技培训中,种植户于兴龙积极地向大家推广硬盘暗室育秧新技术。同样在新技术上吃到红利的农场第一管理区水稻种植户费洪山也激动地表示,“我去年应用的就是这项技术,育出的苗返青快、分蘖早、抽穗齐、穗大,产量也增加了,明年我还要扩大使用面积。”而这,也只是农场促进新技术推广,推进粮食单产提升的一个缩影。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发展,农场共落实“转方式、调结构”项目22项,推广旱平免搅浆、密播稀植、变量施肥等农艺新技术,落地并试验示范总面积25万亩,建设核心区3000亩。

成果转化落地生根。为提高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助力种植户科学种田、智慧种田。农场建立了“农场、管理区、农户”技术交流平台,通过农户自愿与农场示范推广、核心区与示范区阶梯对比、亲身宣讲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新技术广泛推广,重点技术示范推广,在全域范围内形成崇尚科技、信任技术、示范引领的良好氛围,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往年到了4月份,种植户忙于水田播种和大棚秧苗管理,还要进行集中搅浆平地,人工、农时、电力、水资源都十分紧张,而应用旱平免搅浆技术就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这项技术是农场自主研发的一项节水环保、保护黑土、提质增效的新技术,也被建三江分公司列为农业“三减”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旱平免搅浆技术真是不错,不但省时省工省水,地也有劲了,产量也增加了不少。今年我家种了1300亩地,全都应用这项技术,预计能增加效益15万元。”农场第八管理区种植户李长彦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感受颇深。与此同时,农场还积极推广叶龄智能诊断服务技术与病害智能预报服务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物联网采集终端数据和视频处理设备、物联网采集设备、寒地气候小型气象装置以及建立数字化管理控制中心,实现了水稻生产过程的实时监管和叶龄诊断智能判别,让现代科技造福更多种植户。未来,二道河农场将持续强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引进新型科技打造农业智慧化,深度探索现代农技助农发展路径,书写智慧农业发展的二道河新篇章。

6385386384638679664560755_water.jpg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