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7月04日 08:08
来源:青龙山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于润涵
点击量:
本网讯(于润涵)在今年青龙山农场的夏管作业中,科技元素成为了新亮点、好典型,以“科技前端+智慧大脑”为核心架构,构建起了“调控水层→诊断苗情→执行防控”一体化模式,智慧农业平台、智慧水利闸门、一体化气象监测设备、智能虫情测报灯、田间监控设备等一系列高科技装备大展身手,为现代农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指尖“调”江河 智慧灌溉润良田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更是粮食生产鲜活的血脉。在如何提升地表水利用效能,优化地表水资源利用的课题上,青龙山农场通过不断围绕水利工程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打造了集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集中展示于一体的智慧灌溉示范区。
“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智慧灌溉系统的优势显著,一是减少了用水量,二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三是增加了作物产量,精准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让黑土地魅力更大了,‘含金量’更足了。”技术人员颜世龙说。
在农场第六管理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随着工作人员按了下手机,水利闸门自动升了上去,依托灌溉管理数据平台实现手机、电脑远程控制闸门启闭,这是这个农场开展的智慧水利助力“高效灌溉”保障水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的一个缩影。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农场正不断加快完善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工程,并以智慧灌溉示范区为核心,向周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连线成片放大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连片提升”的体系,为更广区域提供可借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数据“云”诊脉 智慧监测开良方
与往年本田管理不同,今年进入到六月份中下旬后,气温开始持续走高,水稻最高分蘖期到来的时间节点较往年显著提前。晒田早了,担心分蘖数不够,秋天产量上不去;晒田晚了,无效分蘖过多,易导致病虫害发生、后期倒伏等问题,这让不少种植户心里拿不定主意。
“只需打开手机,便能实时查看田间状况,水层深度和水稻长势都一目了然,而且系统还会推送施肥、除草、排水的提醒。”今年夏管期间,这套智慧监测设备为种植户怀在礼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不少拿不定主意的种植户纷纷前来观摩学习,一时间,在智慧监测设备的辅助下,怀在礼成为了周边地块的“赤脚医生”。
“过去田间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如今借助一体化田间监控与土壤养分监测设备,能够实时掌握土壤湿度、PH、氮磷钾的含量,再结合作物长势与气温变化,更为精准及时地为水肥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第六管理区副主任杨宗杰分享着自己的管理经验。通过智慧监测设备,技术人员能够精准结合作物的需水量与土壤水分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实现水分和肥料的精准调控,从而真正达成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目标。
守粮“智”斗虫 智慧植保执良法
在智慧灌溉、智慧监测设备大展身手的同时,一体化智能虫情测报灯正利用现代光电技术,实现自动诱虫、杀虫、收集、计数、分装、排水,并将收集到的虫情数据上传到农业物联网系统,为科研人员和种植户的决策提供参考,为虫情的可视化、在线实时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虫害问题,实现对昆虫活动、环境参数和病虫害情况的监测,为水稻健康茁壮生长保驾护航。
水稻长得好不好,夏管尤为重要,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缺一不可。“目前水稻已进入拔节期,防病重点是叶瘟、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要采用无人机与航化茎叶喷施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为更高效、精准的把良法良技应用下去,农业生产部门每周都向10个管理区下达阶段性管理提示要点。
科技赋能,“飞防”助能,农场通过持续深化“人防+技防”的防治体系,逐步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让夏管既轻松高效,又节能环保。同时,智慧设备的辅助为技术人员与种植户提供了科学保障,更好地“因地、因苗、因温”施良策、用良法。
庄稼收成好不好?三分在种,七分靠管。科技的加持下,青龙山农场正逐步形成农情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的全流程智慧管理体系,让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管理、绿色防控等环节科学有效推进,为水稻提质增效、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