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1月13日 08:53
来源:七星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崔现伟
点击量:
进了腊月,市场上卖粘豆包的小贩开始增多,每每听到小贩高声叫卖粘豆包的吆喝声,我就想起小时候过年母亲蒸年干粮的情景。
记忆中,母亲刚刚进了腊月就开始发面蒸年干粮,以便正月里不至于太过忙碌,能消消停停的过个好年。那时候,在连队,家家户户都有两口大锅,蒸年糕也不是件难事,每逢过年,家家都蒸几面袋子年干粮储存在大缸里,留待正月里吃。除了必不可少的大黄米粘豆包,母亲会将寻常的面粉做出许多花样来,枣馒头、花卷、白面豆包、糖三角……
除了馒头、花卷,母亲蒸的最多的就是白面豆包,全家人都爱吃。蒸白面豆包的第一步是烀豆陷儿。事先将红小豆浸泡一宿,放入锅中,填上足够量的水,大火烧开,文火煨炖。三四个小时以后,空气中开始弥漫着红小豆诱人的香气,待豆瓣吸饱汤汁、熟透软烂再放入白糖,用空酒瓶或是粗擀面杖将红小豆捣成泥,盛到盆里晾凉,攥成小团放在盖帘上,端出室外冻硬,待用。将发好的面胚使上面碱揉匀,醒20分钟左右,揪成碗底大小的面麂子,用手将面麂子捏薄、捏大,放入成团的豆陷捏褶封口,将有褶的一面朝下倒放在盖帘上,放入烧开水的十印大锅中,大火烧二十分钟,焐一会儿,豆包就熟了。掀开锅盖,白面豆包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我等不及豆包晾凉便伸手去拿,雪白的豆包上立刻印上五个清晰的黑手印,这时,母亲总是半嗔半怜的用食指戳我的头。香喷喷的白面豆包又煊又软,我一顿能吃三、四个。豆包端出屋外冻实,装进面袋子,放进仓房的大缸里,盖上缸盖儿,防止老鼠乘虚而入,吃的时候将豆包放在锅里熥透就行了。小时候,我在外面疯跑,饿了,经常拿起冻豆包就啃,一边啃着带着冰碴的白面豆包,一边顶着飞舞的雪花和小伙伴们继续嬉闹玩耍。
此外,母亲还会蒸两锅“糖三角”和“滋肉”包子。蒸“糖三角”很容易,用红糖和面粉作陷,捏成三角形,上锅蒸熟即可。“滋肉”包子的陷儿其实就是猪板油。将猪板油趁冻切成细碎的小颗粒,拌上白糖和少量面粉,包入面麂子,上锅蒸熟,咬一口又香又甜,满嘴流油。这么油腻的“滋肉”包子想必现在没有人吃了,可在那个平时难见半点荤腥、物质稀缺的年代却是难得的美味,吃起来解馋、过瘾。
如今,过年已经很少有人蒸年干粮了,市场上各色花样的面点应有尽有,随时都能买到,可我还是最爱吃母亲蒸的白面豆包,豆、面的醇香在唇齿间弥留,连同儿时温暖的回忆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