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都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米都要闻
院士一行赴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 共研水稻绿色发展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09:15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冯金明

点击量:

8月10日—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及部分科研院所、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一行来到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调研并座谈。

image.png

水稻产业是佳木斯市农业的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11日上午,院士一行以及建三江分公司和域内的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农技推广部门的相关代表,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水稻绿色发展。

交流讨论环节,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呈现了水稻绿色发展的前沿动态、技术成果、实践经验和深刻思考,内容丰富,见解独到。

关于如何解决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难题,推动寒地水稻绿色循环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钢提出,打造产学研基地,每年定期举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交流秸秆还田最前沿技术,引进到农高区来推动土地安全、粮食安全。

image.png

关于在“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实际运行中,如何确保双方职责清晰,政策规划与市场行为深度融合,构建更高效的运营机制,国家高层次人才、南京大学教授丁士明提出,要明确职责边界,管委会要聚焦战略引领和战略规划,发挥好资源配置和公共资源统筹分配优势,用好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判产业动态,建立运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和市场化约束机制,确保市场化运作不偏离农高区发展方向。运营公司要聚焦市场运作,围绕产业链和企业优势精准招商。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高度融合,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是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的发展战略。基于现有科技成果,在种业和黑土保护方面是否存在突破新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认为水稻种业应从“新奇特”上发展,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拓宽稻米品类,高产优质两手抓,走商业化育种路线。

“黑土地退化除了自然因素,更多是因为人为过度开发。”陈温福说,“要在利用中保护,最佳方式就是种植水稻,因此发展水稻就是保护黑土地。黑土地保护要立足三江、面向东北、放眼全国。先把产业搞起来,开发适合农高区的技术,通过长期科学实验,做宝石级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黑龙江,对国家,对世界都非常有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指出,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需要强化文化赋能水稻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成果转化,打响绿色品牌与黑土地品牌。佳木斯农高区创新创业干事氛围好,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交流是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为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的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佳木斯市政府副市长窦鹏辉说,此次座谈会,院士、专家对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水稻产业发展,特别精准地指出了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针对性特别强,指导性特别强,对农高区大有裨益。接下来,农高区要着力解决好前沿技术问题,抓好产业化创新,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向国际一流迈进。

座谈会由佳木斯市政府副市长、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党工委书记仇文会主持。他说座谈会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务实、高效的交流平台,共同研判当前水稻绿色发展以及黑土保护利用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交流经验成果,分享国内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创新、模式探索、政策支持、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最新成果;凝聚智慧共识,集思广益,探讨未来推进水稻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关键举措和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image.png

座谈会上,陈温福、吴丰昌院士为“黑土地保护创新研究院”揭牌。黑土地保护创新研究院在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成立,标志着佳木斯市农业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佳木斯(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将整合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资源,与东北农业大学携手打造六大科研平台,推动黑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现代农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初秋的三江大地,稻浪翻滚稻花飘香,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8月10日,陈温福、吴丰昌一行先后来到佳木斯国家农高区规划展示中心、佳木斯国家农高区科创产业园、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农高区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等地进行调研。

北大荒集团总经理助理、建三江分公司党委书记张宏雷,佳木斯国家农高区管委会主任李庆飚出席会议。佳木斯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及相关企业代表参加。

来源:央广网 建三江政务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