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做好水稻“加减法”念好科技“致富经”

时间:2023年06月05日 07:47

来源:创业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李佰

点击量:


6月5日,在创业农场第一管理区种植户路国海家的水稻地中,他种植的普通圆粒水稻长势喜人,水稻不但甩开了叶子,而且已经开始分蘖,让人一看就会不禁想到秋收的喜悦。而与他家相邻的种植户张海波家种植的糯稻,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据他介绍,之所以他们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水稻都能长势这么好,除了他们自身加强管理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应用了北斗导航+智能高速测深施肥插秧机、本田标准化改造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和措施,做好了水稻的“加减法”,让土地真正“肥”起来,让水稻真正“绿”起来。

做好“减法” 让水稻真正绿起来,成本省下来 

路国海和张海波都是创业农场有名的水稻高产大户,种植水田分别为385亩和485.6亩,近几年,圆粒水稻都曾连续多年亩单产突破1300斤。目前,他们两家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运苗车、大马力拖拉机、铲车、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所有水田机械应有尽有。据了解,2017年,在创业农场实施农业“三减”大力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时候,他们就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现场观察,认为这是一项可以节本增效、获得丰收的先进机械,并第一时间从管理区进行了订购,当年就投入到了插秧生产中,年底经计算,平均亩节肥7%以上,亩节省成本30余元,亩单产都突破了1300斤,这让他们对应用新机械更是充满了信心。

“大海和海波这种地水平没的说,这些年我和我弟弟从他们身上没少学东西,减少播种量育壮秧、测深施肥、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都是受他们影响,就拿今年来说,我才知道他们年年育的秧苗为啥那么好,原来他们大棚都用瓦匠装修用的红外线水平仪进行平床,今年我也用了,整个大棚床误差不到3厘米,我家今年的水稻长势也是杠杠地。”刚刚种地没几年的种植户王培堂对这两位高产大户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近年来,创业农场在保障水稻稳产增产的基础上,采取减人工投入、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减面源污染的“五减”和增新机械投入、增新技术推广、增高标准农田改造面积、增黑土地保护力度、增节水灌溉面积的“五增”措施,不断探索水稻绿色发展和节约发展新模式,做好水稻种植“减法”,努力让绿色增产带来经济和生态效益。从2012年开始试验到2017年大面积推广,创业农场水稻侧身施肥插秧机通过农技人员的推广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种植户所认可,截至目前,全场57万余亩水田已推广水稻侧深施肥应用面积40万亩以上。

今年,在常规的侧身施肥基础上,创业农场又重点加大了“变量”测深施肥插秧机的推广力度,此型号插秧机是将侧身施肥与变量施肥技术相结合,在前轮配有土壤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田块中的土壤耕层深度和肥沃度,因此,在插秧作业时可根据监控到的耕层的深度和土壤肥沃度自动调节施肥量,实现每亩节约肥料5斤左右,保障田块内水稻的均匀生长,合理利用光能,有效防止水稻成熟后出现倒伏的情况,为提升水稻品质提供最佳条件。同时,所有推广的插秧机还配备导航系统,可实现无人驾驶插秧,与传统普通插秧机相比提高了作业效率30%以上,每亩降低人工费40元以上。

做好“加法” 让土地真正肥起来,效益增上来

在做好水稻种植“减法”的同时,创业农场还以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有机肥替代化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为重点,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做好水稻“加法”,让土地真正“肥”起来,效益增上来。

近年来,创业农场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持续发力。据了解,在公司的大力引导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下,公司高标准农田总量已达38.92万亩,年增产水稻在万吨以上。

 “我家这200亩地原先有将近20多个池子,而且大小不一,2022年秋天在公司和管理区的示范引领下,我将这200亩水田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改造后的池子仅有4个,最大的一个池子60多亩地,经过改造后,四个池子不但方方正正,而且田间路、水渠配套,外加今年我又给自家的久保田测深施肥高速插秧机配上了北斗导航,插秧速度立马提升了一大截。”创业农场种植户赵国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感触颇深。

“土是摇钱树,粪是聚宝盆”。一句农谚,道出肥沃的土壤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近年来,创业农场以黑土地保护为抓手,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创新保护模式,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和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青龙山灌区配套工程,大力推行“引江换水、灌溉节水、工程拦水”,坚持“地下水、地表水、天然降水”三水联合利用,提升水资源的涵养能力,保障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对黑土地的有序保护、恢复和利用 ,实现了从耕地退化到可持续发展的悄然转变。

“以前的水稻秸秆都是一把火烧了,一到秋收的时候,你开车都看不到路,而且到处飘散的浓烟呛的人都上不来气,这几年农场大力推行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政策,虽然整地的时候费点事,但这土地是真的‘肥’起来了,秸秆腐烂之后,这黑土层明显变厚了,地板也更有劲了。”创业农场种植户黄淼成。

“以前我家种地一直用着地下水,由于水凉,水稻缓苗慢、分蘖也不好,尤其是进水口的地方,水稻根本就不长,今年江水来的早,泡田的时候就用上了,这地下水跟江水就是没法比,用江水化冻早、插秧早、缓苗快,你看我家这稻子长势多好”。一提到自家的水稻,创业农场种植户汝子洋对江水灌溉赞不绝口!

据了解,利用黑龙江江水灌溉与以前的地下水相比,由于江水无污染、水质好,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不但能减少肥料的投入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作物防病抗病能力,增加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有效积温。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促进早熟5到7天,亩增产30到50公斤,为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稻米提供了良好条件。今年,创业农场青龙山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已经运行第四年,充沛的江水通过灌区干渠引入农场5.08万亩水田里,让这部分水田喝上了纯天然的黑龙江水,使创业农场在提升农产品质量上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水稻,朝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据了解,仅靠江水灌溉、截留桃花水、拦蓄地表水,实施“浅、湿、干” 节水控灌技术,创业农场57万余亩水田可实现节约地下水开采100立方/亩。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未来,创业农场将继续发挥科技在农业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加强良种良法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继续做好水稻“加减法”,念好科技“致富经”,为国家粮食稳产增产、职工群众持续增收打牢基础。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