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08月30日 10:59
来源:洪河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杜宇华
点击量:
43年风雨兼程,洪河以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国营农场的傲人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到现在成为智慧农业和生态农庄的先行者,洪河人深入挖掘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着力打造党建文化与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的互补共生局面,形成党建引领产业高速发展的局面。
坚持抓机制强保障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硬任务”
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始终以“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瞄准第一、持续领先”为己任,立足“一目标、两平台、八区、九大工程“建设,紧扣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措施,在2023年3月15日正式建三江糯稻联盟洪河分会,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连闭环式服务,更是让稻米文化和糯稻文化实现了有机融合。洪河农场利用自身特色,挖掘自身优势,以北大荒为背书,以农场文化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为抓手,我们匠心打造了“生态小产区 洪河湿地米”品牌项目以及五大经营维度,建设科技农业、经营自有品牌、开发生态旅游、打造自营经济,开展多渠道销售。我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第六管理区的致富带头人张景德,他曾经是一名贫困户,靠救济度日,在公司党委的帮扶下,张景德的五彩鸡蛋成功在工商注册了绿标,打造了老张头的品牌,在各大超市热卖,“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感党恩”这是张景德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党组织的带动下,2022年70岁的张景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今年更是与第六管理区党支部共同组建了家禽孵化基地,预计可带动公司10余户靠自营经济实现年产值30万元以上,每年可带动区域经济百万以上。
坚持抓队伍促提升 压紧建设过硬干部的“硬措施”
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履行主题责任到位、从严管理责任到位、强化理论学习到位,多年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定期召开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并将企业文化宣贯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第一课、员工日常培训重点课、干部晋升培训必修课,与此同时,我们每周五都是召开专题学习,学习各领域的业务知识不断凝聚发展凝聚共识。在抓落实考核上持续发力,在员工管理上多渠道助力,在夯实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特别是在典型引领模式中,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文化理念为核心,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邵根泽、全省“优秀公仆”徐元林、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张士奎等先进典型77人。在这里我要着重提一下原第二管理区主任徐元林,徐元林担任第二管理区主任8年来,将一个贫穷落后、有90%外来水稻种植户的管理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人均收入较高、干群关系和谐的先进单位,使人均收入翻了3翻,粮食总产翻了7翻,总产值翻了10翻,徐元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汗水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黑土地,享年53岁。为了纪念徐元林同志,弘扬徐元林精神,第二管理区成立了徐元林党小组,并将徐元林坚守和忘我的精神传承至今。
坚持抓引领添动力 提升公司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今年洪河农场有限公司打造了建场功勋墙,此功勋墙是以时间为线,农场发展为轴进行打造的,1980年北大荒农垦总局从6个管理局抽调了244名优秀干部职工,到洪河农场进行开荒,当时抽调人员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技术等级三级以上,家庭人口不超过4人,因为标准高,这次全总局选拔干部职工被称之为“选姑爷”。这244名“姑爷”挥沥血、战蚊虫、斗酷暑,经过3个月的艰苦奋斗,完成了30万亩的开荒任务,为洪河农场立住脚,扎下根和1981年大量引进美式机械进场,创造了先决条件,这面时光印记展示墙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对北大荒精神传承的见证,对这片黑土地的热。踏遍三江风雪路,世间何事不能为,作为新时代的垦荒人,更是以垦荒文化为根基,在北大荒“二次创业”的进程中,用青春、汗水、智慧为北大荒现代大农业助力,用实际行动向垦荒前辈们致敬,让垦荒文化在祖国大地落地开花,不断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助力,2023年,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在哈同高速租赁投放了两块糯稻宣传广告牌,自广告牌投放以来,陆陆续续多家企业来电咨询。目前,洪河农场有限公司与上海首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为其收储糯稻15万吨,按每吨30元利润预计,预计利润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