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10月14日 08:13
来源: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张国民
点击量:
十月稻香飘四野,秋收铁骑正酣行。在秋收期间,红卫农场“保秋粮、夺丰收、提效能”为核心的劳动竞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技能创新和积极性,激扬团结奋进的精气神,奏响了秋收工作的最强音。多年来,红卫农场坚持以劳动竞赛为抓手,不仅有力助推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更通过技能比拼促进行业进步,涌现出大批各领域能手,让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北大荒精神在竞技中愈发昂扬。
竞赛催生 "头雁效应"
建三江秋收劳动竞赛中,红卫农场第七管理区黄志军在建三江秋收劳动竞赛中,获得“水稻割晒”竞赛项目二等奖。红卫农场历来不缺“农机高手”,技术员何山就是出了名的农业生产多面手,尤其擅长各类农机操作。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到了他手里,仿佛有了灵性般运转自如。这手绝活源于他多年来对农机的痴迷钻研——泡田整地时田面平整如镜,拉池埂子直若墨线,插秧收割又快又匀。老乡们常打趣:“何山的手艺比铁牛还牛!”他的作业标准成了当地农机操作的范本,“机械小能手” 的美名也由此传开。
在2024 年的省农业水利气象工会、北大荒集团工会主办的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劳动竞赛北大荒行动中,何山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斩获 "金牌农机工人" 水稻拾禾竞赛第一名,其精湛技艺与团队协作精神令人赞叹。如今,何山成了职工们争相学习的榜样,带动全场掀起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热潮。
“在何山这样的技术骨干带动下,农场每年开展的职工农业技术培训,都能吸引 3000 余名职工踊跃参与,大家学技用技的热情越来越高。”农场工会副主席赵丽莉欣慰地说。
竞赛驱动 "行业跃升"
红卫农场公路管理站通过定期举办 "橙匠杯" 技能比武,让机械维护、路面修整、风雪应急等岗位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老技师带新徒弟的传统在此薪火相传,逐步锻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 "橙色铁军"。如今,公路站已培育出路面修复、机械抢修、极端天气救援等领域技术能手20余人,为300余公里公路养护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先后6次荣获“省级农村公路养护优秀单位”称号。
农场幼儿园则常态化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涵盖故事讲述、钢琴弹唱、舞蹈创编、手工制作、教学设计等多个维度。年轻教师杜鑫凭借扎实功底,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10级认证。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让农场幼儿园先后获评全国 “当代杯”幼儿教师比赛优秀单位、省学前教育优秀科研课题成员单位。
从教育医疗领域的“服务标兵”,到公路水暖行业的 “技术尖兵”,再到农业生产一线的“标准化种植能手”,劳动竞赛在红卫农场催生了 “百行竞业、千人竞技”的生动局面,让北大荒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竞赛加速 "技术扎根"
为做强现代农业、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红卫农场将劳动竞赛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引导职工以主人翁姿态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围绕水稻标准化生产,农场在整地、插秧、收获等关键环节均设置竞赛项目,聚焦降本、提质、增产、增效,特别增设人工与机械插秧对比、传统驾驶与自动驾驶比拼等创新环节。
在3600 亩智慧农业示范区的机械插秧竞赛中,500 余名职工同台竞技,将稻田变成 “工作间”与 “实验室”。通过把智慧农业、无人农机等前沿技术纳入竞赛内容,职工们在比拼中直观感受科技魅力,加速了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农场还巧妙结合插秧节、开镰节等农时节点开展竞赛,让技术展示与传播更接地气。
“水稻生产竞赛让种植户在实践中亲历技术应用全过程,为22 项水稻新技术落地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海涛介绍。目前,农场农业智能化水平已超 40%,年节约人工成本 200 万元,水稻亩均单产达 641 公斤,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彰显了劳动竞赛对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力。(张国民)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