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2月07日 08:32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李强
点击量:
本网讯(庞威)截至12月7日,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水稻种植户王金苹已完成了300吨优质稻米的销售量,是去年同时期销售量的两倍。另外,内蒙古老客户预购的10吨米砖礼盒正在加工中。“这是很客观的销售量,正向着我所期待的方向迈进。”优质稻米火热销售中,王金苹喜滋滋地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以质量赢得信誉,以信誉赢得市场是王金萍的商业经验“密码”。今年中秋节前,一位老顾客联系王金萍,要订购17吨的优质稻米。鲜米抢先上市价格高,按照当时的销售价格每斤米不会低于10元,算一算那可是一笔可观的订单。但是王金萍却谢绝了老顾客,她说:“好吃的大米需要良种、良田、良技和一年的气候变换,还会受秋收、晾晒等条件的影响,只有稻谷加工完成稻米,经过大家品鉴后才会知道稻米的品质,不好吃的稻米绝对不能卖好价欺骗顾客,这样品牌稻米的信誉就没了,也终究会失去市场。”
对于种植户而言,不仅要追求产量,还要重视稻米的品质,在加工端打好绿色优质品牌,依托优质米原产地的优势,实现优质水稻自产自销产业化经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王金萍是获益者。
今年,王金苹种植了580亩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利用数字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农作物生产管理过程进行控制,在芽种生产、大棚育秧、本田管理、收获、整地等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采集技术等进行记录与管理,通过质量巡检管理系统对种植全过程进行监管,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对产品全过程信息记录,全程标准化和绿色生产方式在产品二维码上一览无余。生产加工到餐桌全程管控,信息反馈和质量全程追溯,确保原粮和精米同步发力、双向销售,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同时,七星分公司不断挖掘并推出地标产品,为消费者重塑“名片”定义,鼓励种植户自产自销大踏步向前迈进。
据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科技信息办主管王勇介绍,科技手段越多地进入到农田当中,生产环境和作业条件就会不断地向好发展,他们在应用科技的过程中,还能发现一些更加便于生产的方式方法,让高新技术越来越接地气,真正符合种植户的生产需求。如今,精准作业已走进七星分公司广大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卫星平地、激光平地、智能筑埂、翻旋整地,一切以数字为标准,生产环节不再受自然条件制约,并做到了应对农时。针对旱平免搅浆、测土配方施肥、重金属检测,这样的农业生产始终在保质保量的良性循环中开展作业。
依托北大荒的好土和好的生态环境,种出了好水稻,王金苹拿着这样的品牌稻米闯市场更有说服力,效益也要远远高于原粮销售。从卖稻谷到卖稻米,一“字”之变,优质稻米产业效益凸显的思维转变,通过走好产业化、品牌之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水稻种植利益最大化,打好优质稻米自产自销主动仗,王金苹在水稻自产自销“稻”路上正阔步前行,为地方稻米品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