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讲好三江故事”职工征文作品】三江薪火,垦荒新章

时间:2025年07月18日 08:55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时光的车轮匆匆驶过,转眼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建三江已过去七个春秋,全国总工会迎来了百岁诞辰,五四运动也跨越了一百零六个年头。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建三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而北大荒精神,就像一座不朽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建三江,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黑土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描绘的是这里原始而又丰饶的景象。然而,真正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的,是那些无畏的垦荒者。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坚定的信念,用青春和汗水,在这片荒原上开垦出了一片希望的田野。他们住的是地窨子、马架子,吃的是窝头、咸菜,但他们从未抱怨过,从未退缩过。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创造了人类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成为了建三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作为建三江分公司的一名职工,在这片土地上工作和生活多年,深深感受到了北大荒精神的力量。在我的身边,有无数的同事,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有一位叫王大哥的农机手,他已经在农机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每到农忙时节,他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开着拖拉机穿梭在田间地头。他对自己的农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保养,细心调试。有一次,一台大型播种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如果不及时修复,将会耽误播种进度。王大哥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一头扎进了机器里。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修好了播种机。当他从机器里钻出来时,身上满是油污和灰尘,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这台机器就是我们的战友,我们不能让它掉链子。”王大哥的这种敬业精神,正是北大荒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除了像王大哥这样的一线职工,我们建三江还有许多劳模和工匠。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北大荒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张师傅是一位水稻种植专家,他致力于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和试验。他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为建三江的水稻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农场的水稻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也越来越好。张师傅常说:“我们要把北大荒的土地种好,让每一粒粮食都成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在新时代,建三江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中。他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关爱。有一次,我们工会组织了一次关爱孤寡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带着生活用品和慰问品,来到了一位孤寡老人的家中。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记得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心和温暖,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回顾建三江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这片土地付出过心血和汗水的先辈们。他们的垦荒精神,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梦想。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我们要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建三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用心用情讲好三江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建三江,爱上建三江。

展望未来,建三江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建三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我们相信,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建三江一定能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典范,成为美丽富饶的“三江明珠”。

单位:勤得利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谷加权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