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2月08日 08:17
来源:洪河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李冬生
点击量:
初冬时节,驻足洪河农场的街心林园,各种树种参差于黑土,我独钟情于白桦树,悠悠碧空,亭亭玉立,白桦树傲骨临风伫立于北方的土地,生于斯,长于斯,白桦是北方特有的一种树种,在丘陵山区随处可见,或成片而生,或高低参差而生,或散见几株突兀而生,临风浴雨,任凭岁月更迭与洗礼。
小时候,在连队的小学上学,冬天是最难熬的日子。在教室中间是一个铁炉子,炉子上连住炉桶子一直通到室外,那时不会烧炉子,知青老师就让教我们,他说炉子底下放豆秸和白桦皮,上面放木头拌子和煤块。烧起来确实奏效,桦树皮燃烧时“噼里啪啦”地作响,经常被烧红炉膛,室内散发着热量分子,感觉很温暖。那时候的老师是清一色的知识青年,有北京的、上海的、哈尔滨的,讲课情绪饱满激昂,振奋人心。那时候我就想,他们撇家舍业地来到这北方就是为教书吗?
前年夏天,陪几名知青去胜利翠屏山,登高眺远之后,我们踏上归途。车在快出胜利农场场区的时候,路边一片原始的白桦林吸引了知青的眼球。他们下车不停地拍照、合影,那感觉好象和白桦是久违的朋友,亲不够似的。有位女知青还扒了几块白桦树皮,放在了旅行包里,准备回家放在花盆里。老书记和知青谈起了蓝套袖、女工班、农工排、炊事班、女拖拉机手等许多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故事。原来女知青当过拖拉机手,还当过修理工,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当我问起她为什么这么喜欢白桦树时。她沉默须臾,她说插队时有一年冬天她曾经冻伤过,是师傅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采来白桦树上的冬青,为她疗伤。师傅对她很好,而师傅为抢救山火中的国家财产,却永远地长眠于白桦树下。
两鬓染霜的女知青此行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眼她耕耘奋斗过的黑土地、白桦林、乌苏里江。女知青的眼睛湿润了,车内人沉默无语。车行驶在蜿蜒地山道上,任凭两旁的白桦林在视线里掠过。我想起了郭小川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那一刻,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邃地咀嚼,犹味留香,他们的精神在这片黑土地上生生不息,灵魂和思想得以升华。
今年夏天,深圳的黄四姐一路舟车劳顿,回到魂牵梦萦的洪河农场。她在洪河农场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和少年。那时候洪河农场刚刚建场,她父亲是农场的副场长,工作很忙。她只记得父亲每天早上出去上班,晚上回来的也比较晚,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父亲多陪她却成为一种奢望,她曾经一度误解父亲。后来母亲和老师说父亲是主管基建的副场长,农场刚刚建场,城建的项目很多,渐渐地她理解了父亲,也十分佩服父亲的敬业精神。这也成为她在深圳工作的一种激励和动力源泉。在场史馆,她看到了父亲的照片和名字,一度哽咽,她告诉我她小时候经常搬家,家里父亲的照片较少,这次她用手机翻拍,回头发给姐姐们,这些照片都弥足珍贵。黑土地上正是有了黄副场长这样的人付出和奉献,才有了今天。就像白桦树一样,默默无闻,令人肃然起敬。
在去往乌苏里江畔东安小镇的路上,山路两侧不时有白桦树印入眼帘。在蓝天白云下,在阳光的映衬下,白桦树显的分外妖娆、绰约迷人。
与白桦对视,含情脉脉,无语,我想白桦树不正是黑土地耕耘者坚守、忘我、无私、奉献地精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