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都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米都要闻
建三江以“红色稻路”引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年08月14日 08:25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冯金明

点击量:

在北大荒的沃土上,建三江分公司党委聚焦水稻产业发展,以“链上党建”为基础,整合党建“细胞工程”“稻米全产业链党建模式”等优秀党建载体,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稻路”党建品牌。

这一品牌如纽带,促进各级党组织顺畅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发展和信息与资源互补,为提升区域党建效能注入动力。它让党旗飘田间、党徽耀一线、党员暖民心,助力解决制约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及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稻米全产业链党建模式”中,水稻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皆有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先锋作用,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分公司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筑牢了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组织堡垒”,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红色动能”。

“红色稻路”+科技赋能:示范矩阵结硕果

建三江分公司聚焦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工作,通过“红色稻路”党建品牌,推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管理体系。秉持整体谋划与分类指导并行、经验总结与创新发展同步的理念,激励党员勇当发展先锋,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image.png

党员服务直达田间

勤得利农场党委将党建与农业科技深度融合,将耕地按党支部划分为12大责任片区,构建起“科技园区党组织+科技攻关党小组+科技示范户”的服务网格,通过十二示范矩阵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农场科技园区党小组组长李勇臻带领团队联合科研单位,对58份水稻品种开展两年对比试验,锁定“龙粳1713”等高产良种,配套推广“宽窄行插秧+精准施肥”模式,为寒地水稻高产攻关开辟新路径,让技术服务直达田间。

2024年,农场第二管理区党员示范户张远提出底肥施用优化需求,党小组迅速立项,园区党组织调配资源,设置4组肥料梯度试验田,经百次数据监测确定最佳用量,通过实时数据对比参考,当年实现片区亩均增产3%,肥料成本降低12%。

如今,建三江分公司推广的22项新技术通过十二示范矩阵在勤得利农场落地生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98%,智慧农机作业超50万亩次。

“红色稻路”+组织扎根:筑牢根基聚合力

建三江分公司推出“禾苗行动”党建载体,以“禾苗”寓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根生长,借“红色稻路”凸显党建引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旨在密切党群关系,实现“场强民富”。同时,结合“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地域特色,以“水—稻—米”为主线,以“一穴苗=一党小组”为依托,将水稻生产全周期与党组织战斗力、党员带动力量化对标,构建“党建—茎秆服务—穗实发展”工作模式,促进“党建链”与“生产链”深度融合。

创业农场创新“四苗同育”模式,将党委比作“主根”、党支部为“侧根”、党小组当“须根”、党员似“根尖”,与水稻生长规律相呼应,将58万亩稻田分为8个示范区、27个示范点,党员结对服务种植户。党员董传宝作为“红色监护员”,曾带领6名党员两天帮助种植户孙志文完成280亩稻田插秧工作,生动诠释了“禾苗行动”实效,让党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红色稻路”+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添活力

在“稻米全产业链党建模式”中,建三江分公司党委秉持“支部领航、产业架桥、党员先行”理念,激发党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与稻米产业同频共振,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image.png

发挥“红色稻路”力量

浓江农场在“红色稻路”引领下,创新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工程,打造“一支部一网红”模式,将组织优势化为发展动能,带动快消品销售,打开重点消费区市场。产业营销部门的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区域营销战略,形成“种植—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经营模式,签订鲜米和大米异地储备协议。通过线下参加展会,拓展直营店及“我在三江有亩田”营销,销售多类产品。线上借助节日开展特色大米直播销售,拓宽渠道、提升知名度。党员何峰介绍,2024年通过多种方式产业营销部门实现线下快消品销售843万元、线上205万元。

为持续深化“红色稻路”党建品牌建设,三江分公司党委紧扣重点工作,全方位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磅礴力量。高鹏飞 吕宗徽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