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08月07日 15:59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冯金明
点击量: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文学作品征文大赛
大潮滂滂 奋楫破浪——我的家乡建三江
总有这样一群人,怀抱着信仰,高举着灿阳,用自己的微光与同行者连成一片,于是,微光连着微光,汇聚成信仰的火把,将北大荒恒久的黑暗瞬间点亮。
一望无际、碧波万顷的万亩大地号收获现场,曾让习近平总书记流连忘返,赞叹不已。是啊,巨变从祖国把这里作为战略基地、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起来时就已徐徐展开。现代化大农业、生态化新种植、卫星定位导航、秸秆碎混还田等一项项工程的奠基,一个个新技术的引进,让令人赞叹的创举挥毫在三江大地之上,成为农业振兴的最美答卷,成为“二次创业”新征程的最美篇章。
找准行动坐标,锚定前进方向,建三江儿女从不吝惜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终于让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家乡新的代名词。不断推进水田标准化改造,彻底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费工、费时、费力、费水、费钱的六大难题;同步完成了标准格田替代一般格田、黑土保护、绿色农业等多个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要求; 无人机车自动导航定位在水稻田里进行耢雪散墒作业;水稻生产实现耕地、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等全程机械化;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形成的卫星影像和多光谱无人机影像,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实时观看全场农作物的长势图,再通过连接种植户地里的监控及平台大数据分析,科学指导种植户进行田间病虫害、叶龄诊断、水肥管理等工作。同时通过大数据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加持,对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自主决策,实现“无人农场”全天候、全空间、全过程无人作业,覆盖耕种管收各个环节。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先辈们淤沼塘,戍边疆,终是让北大荒这块瑰宝木秀于林,大放光芒。建三江早已成为先人们不敢想象的模样,成为垦区儿女最坚实的城墙,更成为家乡人魂牵梦绕的心归之处和那雾尽风暖后令人惬意的冬日暖阳。是啊,建三江的万物鸣啼、四季轮转,万亩稻花的甜香和匪气十足的特色菜,谁会不爱这里呢?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嫩苗破土的声音你可能听不到,但天鹅的低吟浅唱却会在每年春天如约而至。鹅黄嘴,曼妙腿,天鹅啁啾在如水晶镜般的晒水池上,娇嫩的苗与苍翠的树成为最好的背景,生态化新种植与机械化大作业的轰鸣声成为悠扬的主旋律,在家乡这座广袤的舞台上,每个音符都跳跃其上。它琴声曼妙、鼓点铿锵,跟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每一步都开足马力,每一步都履险如夷。它像是一个能震响世界的风铃,敲扣着每个垦区人的精魂,微震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房,让世界为之惊叹,让中国人端稳了饭碗。载满务工人员的专列火车轰轰隆隆驶来,家乡从列车到站的鸣笛声中开始进入状态,一年之际在于春,家乡的春天不仅有家乡人对新一年的期待,更有许许多多务工人员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人们总是那样忙碌且喜悦,怀抱着对一家老小的承诺,高声交谈的声音分外雀跃,在家乡春日的乐曲中,他们每个人都是主唱,唱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在我的家乡,你会看到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也会看到一座座小房子,它惬意地坐落在田间地头,涂着油亮的迷彩,吐着袅袅的炊烟,那浓烈的烟雾偶尔会熏跑看家护院的小黑狗,惊散觅食的小鸡仔与大白鹅。发丝花白的老朽会坐在田埂上轻抚着摇曳生姿的稻苗,硬朗的身躯那时也会笑弯了腰。摇晃着肥嫩身躯的孩童会用胖嘟嘟的小手掬着水,呵呵笑着洒向悠哉捕鱼的鸭子,嘎嘎的声音瞬间成为一曲交响,震得人心花怒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家乡的每个人都是不吝惜汗水的,科学种植、优种精培让家乡人不会像“五柳先生”一样“草盛豆苗稀”,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成为碧蓝天空中的曼妙倩影,阡陌田埂点缀在入眼翠绿的大地上,那五彩斑斓的稻田画诉说着家乡人永远跟党走的忠贞,那迎风飘扬的红旗永远伫立在家乡的街道,更飘扬在家乡人的心头。
“一年之中开心事,喜看丰收粮满仓”,对家乡人来说,喜悦和满足一定是金灿灿的颜色,而最甜蜜的味道,必然是秋天新收割的稻米香。那是让习近平总书记都赞叹的“中国粮食”的味道,那是让中国人都底气十足的“中国饭碗”的重量。那味道是家乡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换来的饴糖甜,那味道是家乡人高标推进,内调外引拼来的烈酒香。那是鼻尖轻嗅便能闻到的全面脱贫的安全感,是耸耸肩膀便能触到的全员小康的满足感,更是振臂一呼便甘愿迎难而上的对祖国母亲的信任与自豪感。那味道是万亩良田丰收的浓浓米香,是收割机抢收作业的时代征程香,更是丰收节男女老少幸福笑脸汇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冬季的家乡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拉爬犁、抽冰噶、堆雪人、打雪仗,甜滋滋的冰糖葫芦还有酥香的油渣,白嫩嫩的小脸冻得通红的鼻尖,嘴里吃着零嘴还不忘与伙伴们约好下次游戏的时间。对大人来说冬季更是难得的悠闲,辛辣的酒、大块的肉,爽脆的酸菜,晒干的榛蘑,南瓜玉米豆角排骨乐呵呵炖进一锅,硕大的铁锅装得下一只大鹅,若是碰上合心意的价格,便把自家丰收的粮食卖上几车,而后呼上亲朋唤上好友,宰上一头养的膘肥体壮的大白猪,罐血肠、烩酸菜,忙的热火朝天的人儿呀,不必主人家推让,自会有李太白“会须一饮三百倍”的豪迈。扑鼻的烟火气,浓烈的酒肉香,那滋味像不讲道理的劫匪,带着永不后退的气质,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勾着远走他乡儿女的魂儿:这一口家乡菜,要在家里才有这个味儿。
黑黝黝的土地是家乡人的摇篮,机械化的轰鸣是农场人的鼓点,林立的高楼记录了幸福的希望,美味的餐桌承载着人民的安康。垦区人,用自己的努力和热血,为祖国的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北大荒的沧桑巨变了不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人最好的嘉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那样“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我的家乡建三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如一个懵懂的孩子,找准了自己拼搏的方向,迎着曙光,茁壮成长,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他成长为能为最敬爱的母亲贡献一份力量的样子。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化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这绝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这是每个三江儿女提之则心潮澎湃,甘愿洒尽青春热血,报之以满腔热忱的楚囊之情!
没有哪一粒稻米,不需要辛勤的汗水,没有哪一个孩童,不需要指路的明灯。我的家乡,我的农场,它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它拥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它珍惜时代提供的所有机遇和舞台,它更珍惜祖国母亲的重托与厚爱,它的巨变绝不会止步于此,看吧,它的未来分外值得期待!
姓名:李美英
单位:浓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