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7月08日 08:09
来源:青龙山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陈建国
摄影作者:武占林
点击量:
本网讯(陈建国)在青龙山农场第三管理区的大棚基地,笔者放眼望去,一棚棚豆苗郁郁葱葱、长势正盛,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透着勃勃生机。这是该农场巧打“时间差”,充分利用插秧后闲置的大棚资源种植大豆的生动实践 ,既让闲置大棚“醒”了过来、焕发新活力,更为种植户开辟出一条增收新路径,成为盘活资源、助力增效的有效举措。
在农业生产的间隙,如何让插秧后闲置的大棚资源焕发新活力?青龙山农场始终紧扣“增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积极引导种植户打破传统耕作模式,巧妙打好农业生产“时间差”。以往,水稻育秧大棚在完成育苗使命后,往往面临数月的闲置期,成为待开发的“冷资源”。如今,在农场的鼓励下,各管理区种植户们充分利用这段空窗期,在大棚内复种大豆,曾经沉寂的大棚摇身一变,成为孕育财富的“聚宝盆”。这一举措不仅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高效利用,更让闲置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热效益”,既拓宽了种植户的增收渠道,也为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真正实现了“一季投入、多季产出”的良性循环,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
下一步,该农场将系统梳理大豆大棚种植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将积极探索更多适配大棚闲置期的农作物品种,着力构建“一棚多收”的立体种植体系。通过这样的模式创新,既能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最大潜能,又能持续拓宽种植户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